前几天,英伟达CEO黄仁勋又来中国了,行程低调、目的引人猜测。而就在同一天,多家媒体报道称股票10倍配资,台积电已暂停生产英伟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H20人工智能芯片。释放什么信号?
要知道,这批芯片的总量据传高达30万颗,本是黄仁勋布局中国市场、重新夺回份额的关键筹码。而今,一切正在发生变化。
匆忙行程背后,藏着什么真实意图?黄仁勋此次出行,对外宣称的理由有两个:一是为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庆祝生日,二是“亲自感谢”台积电为英伟达新一代芯片代工。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类说辞更像是一场外交辞令。从美国飞往中国台湾需15小时,作为全球AI芯片巨头的一把手,如此高频且临时的行程,必然涉及重大商业调整。
展开剩余80%事实上,黄仁勋前脚刚落地,后脚停产H20的消息就已传开。更值得注意的是,三星电子、美国安靠科技、富士康等供应链伙伴也陆续收到英伟达“暂缓生产”的通知。这一切指向一个可能:H20芯片,卖不动了。
H20,从“战略武器”到“库存负担”?H20芯片的诞生,本身就充满不确定的博弈。
今年7月,英伟达以“用低端芯片抑制中国自主研发”为由说服特朗普,并以“其在中国市场收入的15%”为交换条件,取得对华出口H20的许可。
黄仁勋原本信心满满,他预判,一旦禁令放开,中国市场将爆发抢购潮,于是火速向台积电追加30万颗订单。然而他未能料到,H20“开后门”的消息不胫而走,中方态度急转直下。
相关部门和央媒接连发声,揭露英伟达芯片存在“远程漏洞”,并要求其提交能够自证清白的材料。但英伟达至今未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仅作出数次模糊回应。
8月22日央视再度出击,在专题片中直接点名英伟达,详述美国芯片可能隐藏后门的三种方式:恶意自带、后期破解和暗中植入。一时间,舆论风暴愈演愈烈。
中方停购,企业转向,英伟达措手不及虽然目前双方都没有拿出实质性的证据,但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无风不起浪”。
早在八月下旬,已有外媒报道称中国要求本土企业避免使用英伟达H20芯片。尽管官方未明确发文,但多家中国企业已在行动。
一家国内科技公司在第二季度财报会议中公开表示,其AI芯片储备充足,“不再继续采购H20芯片”,并将在推理训练中逐步采用非西方芯片。几乎同时,中国AI公司深度求索发布新一代模型DeepSeek-V3.1,明确表示其“专为下一代国产芯片优化”。这些信号表明,中国科技行业正在系统性地降低对英伟达的依赖。
美方补救:B30A芯片能挽回中国市场吗?面对困局,黄仁勋和老美似乎正在寻找“Plan B”。8月11日,特朗普突然表态,称正考虑对华解禁英伟达更新一代的Blackwell架构芯片,性能远超当前的H20。新型号暂命名为B30A,被美媒称为“对华芯片战略的补救措施”。
黄仁勋也公开承认,正在与美国沟通,“争取出口更先进的芯片”。但问题在于,英伟达似乎仍未意识到核心矛盾所在。中方质疑的是安全,而非性能。若不能彻底澄清芯片漏洞问题,再强的芯片,也难以取信于中国市场。
自研才是中国最终的答案从H20到B30A,英伟达与美国仍试图通过“有条件解禁”控制中国AI发展。但现实是,中国已经不接受这种节奏。
国产芯片虽在绝对性能上仍有差距,但暂时够用了。华为昇腾、寒武纪等本土企业正在快速崛起,国家、市场、资本同步推进技术内化。黄仁勋30万颗芯片的订单悬而未决,更像一个象征:那个“西方卖什么,中国买什么”的时代,正在落幕。
芯片从来不只是生意,更是一场关于技术话语权、国家安全与未来竞争力的博弈。英伟达的困局,说明了一件事:用封锁施压中国,只会加速其自立。而中国企业股票10倍配资,正在用选择证明:没有英伟达,AI照样转。
发布于:湖北省申宝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