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鲜招股背后,长进光子的“合规滤镜”真的靠谱吗?国产替代的含金量高吗?

近日,上交所官网显示,武汉长进光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科创板IPO审核状态已更新为“已问询”,这家特种光纤企业正式踏上科创板闯关之路。作为国内领先的特种光纤厂商,长进光子递交的招股书展示了一幅高增长、高毛利、高技术的完美画卷。然而,当我们拨开这些光鲜亮丽的表象,会发现这幅画卷上隐藏着不少瑕疵。
一、自称“零处罚”,却曾超量生产?这操作有点“掩耳盗铃”
武汉长进光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进光子”)在其2025年8月29日披露的招股说明书中,大张旗鼓地宣称:“报告期内,公司未受到任何行政处罚,未受到中国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的监督管理措施、纪律处分或自律监管措施。”(来源:招股说明书第1-1-230页)
这话听着挺硬气,但再往下翻几页,画风就变了——原来,公司自己承认:“报告期内,因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公司存在特种光纤实际产量超出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证等资质核定产量的情形。”(来源:招股说明书第1-1-143页)
说白了,就是“偷偷多干了活儿”。虽然公司辩称“已通过技改项目提升备案产量,现已不存在超量生产问题”,但问题是:超量生产本身就是违反环评批复的行为。哪怕后来补了手续,也不能抹去“曾经违规”的事实。武汉市生态环境局虽出具证明称“未发现行政处罚”(截至2025年3月31日),但“未处罚”不等于“未违法”。这就像酒驾后没被交警抓到,不代表没酒驾。
更耐人寻味的是,实际控制人李进延和一致行动人刘长波还专门出具承诺:“如因超量生产导致公司损失,将全额补偿。”——这不等于变相承认“这事可能有雷”吗?真要完全合规,何须个人兜底?
二、内控“纸面完美”,实则曾有资金拆借?这叫“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长进光子在招股书中反复强调公司治理规范、内控有效。董事会自我评估称:“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注册会计师也出具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信会师报字[2025]第ZE10572号,来源:第1-1-230页)。
然而,就在同一章节,公司又轻描淡写地承认:“报告期内,发行人存在与关联方进行资金往来的情况。”(来源:第1-1-230页)虽然声称“截至报告期末已不存在关联方资金占用”,但资金拆借本身就是内控的重大红线。尤其对于拟上市公司,监管层对“资金占用”零容忍。
更讽刺的是,公司一边说“内控有效”,一边又不得不“完善财务管理与资金内控相关制度,加强对资金支出的流程控制”——这不等于自己打脸吗?如果原本就“有效”,何须“完善”?这就好比一个人说自己身体倍儿棒,结果转头就去体检中心办了张VIP调理卡。
三、环保投入逐年缩水,却说“运行良好”?这数据有点“此地无银”
公司强调环保合规,并列出报告期内环保投入分别为:2022年40.89万元、2023年39.61万元、2024年46.90万元、2025年一季度仅12.07万元(来源:第1-1-142页)。
注意,2025年一季度才12万,按年化算不到50万,而前三年年均约42万。一边是“市场需求旺盛”“产量超限”,一边是环保投入不增反减,逻辑上说得通吗?更别提其处理设施包括“脱氟罐、单效蒸发器、危废暂存间”等,这些设备的运维成本可不低。
公司声称所有废弃物“处理达标,对环境无影响”,但环保不是靠嘴说的。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的“无处罚证明”固然重要,但无处罚≠无风险。尤其在长江经济带环保高压态势下,一家特种光纤企业涉及含氟废水、废盐、废活性炭等多类危废,却只靠每年几十万的投入维持“运行良好”,实在令人捏把汗。
四、治理结构“朝令夕改”,监事会说撤就撤?这合规有点“儿戏”
2022年10月,长进光子刚设立股份公司时,还煞有介事地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体系,制定了全套议事规则(来源:第1-1-229页)。结果到了2025年6月,又根据新《公司法》,“取消设置监事会,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承接职权”。
表面看是顺应法律,实则暴露公司治理的随意性。从“健全监督机制”到“自我监督”,仅用两年半。审计委员会由董事组成,本质上仍是“自己查自己”。这种“监守自盗”式的制度调整,真的能保障中小股东利益吗?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结构性变动发生在IPO关键期。是真心合规,还是为简化流程、减少制衡?恐怕只有公司自己清楚。
五、 供应链风险:原材料进口依赖
长进光子主要原材料如石英管材、光纤涂料等仍高度依赖进口,2024年进口石英管材、光纤涂料金额占同类型原材料采购金额的比例分别约为68%和35%。国际供应链的不稳定性、汇率波动、贸易政策变化等因素,都可能推高采购成本,进一步挤压利润空间。在全球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这种原材料进口依赖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冲击。虽然公司表示正在推进原材料国产替代进程,但短期内仍需面对供应链集中的潜在风险。
六、技术实力:受让专利与“学院派”背景
长进光子核心团队是典型的学院派,实际控制人李进延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已于2025年7月办理离岗创业。公司还有不少高管拥有华中科技大学背景,这种学术背景固然为公司在技术研发方面提供了一定优势。但值得注意的是,长进电子目前所持有的42项授权专利中,有6项核心发明专利系2017年末从华中科技大学受让而来。正是在这批专利的基础上,长进光子才在技术攻关阶段初步构建起特种光纤的设计、生产与测试技术体系。这让人不禁对公司的自主创新能力产生疑问:在受让专利之后,公司真正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有多少?
七、结语:别让“光子”变成“泡沫”
长进光子主营业务聚焦特种光纤,在先进制造、国防军工等领域确有技术积累。但资本市场不是技术秀场,而是信任游戏。招股书不是“美颜相机”,不能只展示“无瑕肌肤”,却把痘印、疤痕统统P掉。
投资者需要的不是“零处罚”的口号,而是经得起推敲的合规细节;不是“内控有效”的结论,而是没有资金拆借的事实;不是“环保达标”的声明,而是匹配产能的环保投入。
若连基本事实都选择性披露,那再炫目的“光子技术”,也可能在资本市场的阳光下,折射出刺眼的泡沫。
毕竟,真金不怕火炼股票10倍配资,假光一照就穿。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申宝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