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10倍配资
前言
昨晚19:00,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颁奖词是:“以表彰他引人入胜且富有远见的作品,在世界末日的恐怖中,再次证明了艺术的力量。”
这个结果大体在意料之中,因为贝拉·塔尔拍过多部他的作品,他的作品在影迷中也有很高知名度。放眼影史,由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及作品改编的电影不在少数。今天分享会就带大家重温十部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作品改编而来的电影作品!当然这位最新得主的改编作品也会一并奉上!
1.《 愤怒的葡萄》1940
导演:约翰·福特编剧:纽纳利·约翰逊 / 约翰·斯坦贝克主演:亨利·方达 / 简·达威尔
豆瓣8.5IMDb8.1
《愤怒的葡萄》是美国作家约翰·斯坦贝克于1939出版的长篇小说,是一部伟大的美国社会纪实文学,这部小说在当年获得“卖得最快,评价最高,争论最激烈”的评价,一时成为禁书,又被当众焚毁。
1940年此书获得普利策小说奖,作者本人因为另一作品《人鼠之间》在196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影片是西部片大师约翰·福特导演的一部现实主义佳作,讲一个农民家庭从俄克拉荷马州流落到加利福尼亚州的故事。斯坦贝克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关注,在电影中得到了完整体现,演惯好人的亨利·方达几乎等同于正义的代名词。
原著虽曾在美国一些地区引起轩然大波,但它的命运和电影中的农民一样,在暗如黑夜的苦难中守望着火光一样的尊严,最终,顽强地活了下来。
2.《 日瓦戈医生》1965
导演:大卫·里恩编剧:罗伯特·鲍特 /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主演:奥马尔·沙里夫 / 朱莉·克里斯蒂
豆瓣8.5IMDb7.9
《日瓦戈医生》是苏联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该作品描述俄国医生尤利·安得列耶维奇·日瓦戈与妻子冬妮娅以及美丽的女护士拉娜之间的三角爱情故事,被认为是一部带有自传体裁的作品。
小说通过描写日瓦戈医生的个人际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表现了俄国两次革命和两次战争期间宏大历史的另一侧面:战争的残酷、毁灭的无情、个人的消极。
相比政治,杰出的作品更关心人性,导演大卫·里恩很好地践行了这条准则。作为英国人,大卫·里恩让电影人物说的是英语,如果语言是不可替代的文化,这种做法意味着背叛原著。但电影流畅的叙事使震撼和感动效应如流水汩汩而出,导演在事实上维护了原著的内核精神。
3.《 伊豆的舞女》1974
导演:西河克己编剧:若杉光夫 / 川端康成主演:山口百惠 / 三浦友和
豆瓣8.6IMDb7.2
二十多岁的年纪,很适合书写纯爱物语;十几岁的年纪,有着天然的圣洁。写《伊豆的舞女》时川端康成20来岁,出演这部电影时山口百惠14岁,他们在生理上符合纯爱的最佳年华。
川端康成的文字有着远超他当时年龄的敏锐,导演西河克己携初登银幕的山口百惠,对小说进行了一次道德的改编。
内敛而丰盈的美,哀而不伤的情感,这是一切日本艺术的特质。川端康成的自杀似乎印证了艺术之美无法抵御存在的虚无,而美,终究永远地被这个世界需要着。
4.《 魂断威尼斯》1971
导演:卢基诺·维斯康蒂编剧:卢基诺·维斯康蒂 / 尼古拉·巴达卢科 / 托马斯·曼主演:德克·博加德 / 罗慕洛·瓦利
豆瓣8.2IMDb7.4
托马斯·曼的作品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严整和完美,导演维斯康蒂以贵族般的挑剔细致地复制了小说关于美、生命和艺术的大量探讨。托马斯·曼的老派技法在批评者那里被攻击为缺乏创造力,而他以巨大的耐心捍卫了古典的力量。
他是忠于现实的现实主义者,考虑到时代环境,《魂断威尼斯》的同性元素可以说是他忠于现实的例证之一。除了将小说家改成音乐家,电影没有辜负原著,用光和影成功地传达了托马斯笔下的纯美情感。
5.《 老人与海》1999
导演:亚历山大·彼德洛夫编剧:亚历山大·彼德洛夫 / 欧内斯特·海明威主演:高登·平森特 / Kevin Duhaney
豆瓣8.9IMDb8.0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作品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湾流中搏斗而展开的故事。
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的品行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影片是一部兼具水彩和油画质感的定格动画,不乏唯美的画面具有简单意义上的观赏性,但与海明威的真实十分遥远,导演在此追求的是感受上的真实,除却永不被打败的精神,在老人的叹气声中,可以清楚地体会到另一位巨匠福克纳的评价:这一次,他提到了怜悯。
一部动画短片的容量,很难装下《老人与海》的全部意义,就像梗概与正文的区别,这部奥斯卡最佳短片尽管发出了不辱电影的光彩,却无法跨越电影与文学两种不同艺术介质的分歧。
6.《 铁皮鼓》1979
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编剧:沃尔克·施隆多夫 / 弗朗茨·塞茨主演:马里奥·阿多夫 / 安吉拉·温科勒
豆瓣8.3IMDb7.5
《铁皮鼓》是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但泽三部曲”的第一部。作者采用倒叙的手法,让主人公奥斯卡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在两个时空平面上叙述发生在德、波边境和但泽地区半个多世纪的事件。作为一部社会批判小说,它既清算历史,又鞭笞现实。
如果说长不大的奥斯卡是个傻子,那么这是一部关于傻子的作品。透过一双异于常人的眼睛,为我们展示了人类历史上那段最黑暗的历史。但战争并非电影的主角,而是一个巨大的背景板。
看到母亲偷情和纳粹行径的奥斯卡,拒绝长大成人,他奇怪的身躯和叫喊震碎玻璃的超现实能力,就是荒诞世界的物化符号。导演施隆多夫对原著做了大胆而成功的改编,遗憾的是,电影只止于小说的第二篇,计划中的第三篇终未拍摄。
7.《 耻》2008
导演:史蒂夫·雅各布编剧:J·M·库切 / 安娜·玛丽亚·蒙蒂塞利主演:约翰·马尔科维奇 / 杰西卡·海恩斯
豆瓣7.4IMDb6.5
《耻》是一部非常入世的作品,准确地说,库切以艺术家的身份干了一件社会学家的事儿。同时,他又很悲观、很消极,不相信救赎和变好的可能,只和真实站在一起。
诺贝尔颁奖词这样解释他的做法:消极状态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性格造成,也是一个人对压迫的最后反抗,在不参与的消极状态中进行抵抗。
导演史蒂夫改编的电影,在表层意义上保持了对原著的忠诚,暴力、强奸、种族歧视等一一被呈现到银幕上,主演约翰·马尔科维奇奉献了令人信服的表演,触目惊心的画面,将人的耻辱感一点一滴蔓延到观众身上。
8.《 钢琴教师》2008
导演:迈克尔·哈内克编剧:迈克尔·哈内克 / 艾尔芙蕾德·耶利内克主演:伊莎贝尔·于佩尔 / 安妮·吉拉尔多
豆瓣7.5IMDb7.5
电影讲了一个女教师与男学生的畸恋故事。导演迈克尔·哈内克像个冷酷的解剖手,干练、利落、充满才能,小说大篇幅的心理描写没构成他的障碍,镜头冰冷无情而无比丰富,完美地描述了过度扭曲以致变态的人物心理。
商业电影中作为香艳卖点的性镜头,在该片中如同恐怖画面一样,令人坐立不安,情S不再意味着欲望的快感,而是赤裸裸的绝望与无助。
在这部电影上映几年之后,耶利内克获得了诺贝尔奖,哈内克在戛纳两折金棕榈叶子。这些荣誉在他们刺探的人性面前,实在有点不足轻重,如果有什么能慰藉痛苦与黑暗,他们一定会扔掉那些至高无上的世俗荣耀。
9《撒旦探戈》1994
导演: 贝拉·塔尔编剧: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贝拉·塔尔主演:Mihály Víg
豆瓣8.8IMDb8.7
克拉斯诺霍尔卡伊的文学世界,和贝拉·塔尔的影像美学之间,存在一种近乎完美的契合。二人也合作了近30年。不过克拉斯诺霍尔卡伊并非只是一个被动的原著作者,他总是深度参与电影的创作过程,经常亲自撰写剧本,使电影成为文学理念的直接延伸。
不过真正由拉斯洛的原著改编的影片只有两部。本片便是由拉斯洛的同名处女作改编而来。开场八分钟的推轨镜头,已道出此片的史诗气魄。
七个半小时的每个镜头,个个都是不朽──没有想当然的静止,而是自有一种有机的内在节奏。像小津和德莱叶,塔尔深谙长镜头的真谛。这是必须去经历的,一生难逢的观影经验。
10《鲸鱼马戏团》1994
导演: 贝拉·塔尔编剧: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主演:拉尔斯·鲁道夫
豆瓣8.8IMDb8.4
影片改编自拉斯洛的小说《反抗的忧郁》。原著是一本阅读门槛相当高的书,也是一本悲观的书,是作者对匈牙利内部革命的讽刺。
即使对匈牙利读者来说,也是一种阅读上的挑战。高难度的措辞和句法经过细致的打磨,呈现出细腻又粗粝,复杂、宏大,且富于律动的面貌。据说,翻译他作品的英语译者之所以获得翻译奖,是因为被评论家认为“发明了一种克拉斯诺霍尔卡伊式的英语”。
影片将故事的场景设置在缺煤少电、问题频生的杂乱之城,指代了匈牙利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写照,诉说了政治与国家的哀愁。
资本主义的入侵,共产主义垂死之下匈牙利的激烈政治环境,铁幕后的生活,旧社会制度的崩落和对新制度的忧虑......
但若你询问导演,他会否定所有的政治隐喻,并说:“我只想拍一部关于这人的电影,他在村镇到处游走,并曾看见这鲸鱼,如此而已。”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点个“赞”吧!!!
申宝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